十世纪和十一世纪初已有居民,始建于公元13世纪,当时是维斯瓦河渡口上的一个中世纪市镇。在波兰语中,华沙为华尔沙娃,传说一对叫华尔西和沙娃的男女恋人,勇敢地抗争国王的阻挠,最后终于结成夫妻。人们对这对青年恋人的勇敢精神十分敬佩,便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华沙这座城市,后来简称为华沙。
1596年成为首都。十世纪初起受外国统治达二百多年,1919年起复为波兰首都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严重破坏,战后迅速重建。工业部门繁多,以机械制造业最著,包括电机、精密机械、机床、飞机、汽车、农机等部门。化学(药品、塑料、化纤)、纺织、食品加工等工业也很发达。又是全国最大印刷工业中心。设有波兰科学院、许多研究机构和学会,全国最大的综合大学等多所高等学校。
华沙是波兰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它的工业有钢铁、机械制造(精密机械、车床等)、汽车、电机、制药、化学、纺织等,以电子、机电、食品为主。又是全国最大印刷工业中心。
波兹南
波兹南是波兰中西部城市,波兹南省首府,临瓦尔塔河,居大波兰平原的中心,曾是皇室所在地。18世纪末,波兰被俄罗斯、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国瓜分。在第二次瓜分中,波兹南被划归普鲁土统治。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06年,拿破仑的到来使波兹南又重新获得了自由。遗憾的是,波兹南在1815年再次被维也纳国会强行划归普鲁士统治,并确定为波兹南公国的首都。普鲁士的统治持续了100多年,不过波兹南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在1918年的起义中赢得了胜利。
中世纪的波兹南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,并在19世纪实现工业化,是波兰西部一个重要的工业中心。此外,波兹南的食品加工、家具、汽车和运输以及物流业等都很发达。目前,波兹南正努力发展成为“东方的苏黎世”。
格但斯克
格但斯克在历史上最引人注目之处,就是自从1308年条顿骑士团征服该市以后的六百多年间,它一直是德意志和波兰两大民族之间反复争夺的主要焦点。由于它控制了维斯瓦河的入海口,它是波兰最理想的出海口;同时它也是联结东普鲁士地区和德国大部分领土的咽喉要地。因此波德两国均将该市视为自己的生命线,每次战争之后,失去这座城市的一方引为奇耻大辱,积极备战,于是又引发下一次的战争。
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,国际社会试图解决这一问题,将这里变成一个在国际联盟保护下的半独立的自由市。但这样的解决方案却使得波德两国均无法满意。第二次世界大战让格但斯克城几乎成为废墟,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被精心地重建起来,因此仍然保持了原有的风格和魅力。1990年11月14日,亦即两德统一时,联邦德国与波兰签署二加四条约,德国宣布正式放弃对奥德河—尼斯河线以东所有由波兰管理的原德国领土的要求。至此,将近700年来对于格但斯克这座城市归属的长期争议才终于划上了句号。
位于格但斯克老城的海神波塞冬雕像今天的格但斯克,仍是一个重要的港口、贸易和工业城市,对于波兰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在格但斯克,航运与贸易以及琥珀工业是这座城市最大的经济支柱,尤其是琥珀工业,格但斯克是琥珀加工作坊的主要集中地和世界上最大的琥珀集散地。
弗罗茨瓦夫
在10世纪,弗罗茨瓦夫奥得河上的座堂岛已经形成一个集市,是古代从莱比锡前往奥波莱、克拉科夫和基辅的贸易路线上的一个渡口。它最初是大摩拉维亚的属地,不久改属波希米亚。1241年蒙古侵略期间,大部分人口撤离该市,剩下的市民躲进了城堡。城市被蒙古人洗劫并烧毁,但是蒙古军队没有花时间围困城堡就离开了。1262年,重建起来的城镇被授予马格德堡权利,正式设立了市议会。
二战期间,弗罗茨瓦夫被德国占有,二战结束后,重新归还给波兰。由于二战原因,弗罗茨瓦夫几乎成为荒芜之地,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重建完毕。1997年,该市遭遇奥得河大洪水,淹没了弗罗茨瓦夫1/3,破坏极其严重。2006年,弗罗茨瓦夫的百年厅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。
弗罗茨瓦夫传统上是西里西亚工业区的核心城市,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,是德国主要的工业城市之一,最早发展起来的产业是亚麻和棉纺织业,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力和煤炭资源作为动力。后来,铁路机车制造和电子工业也逐渐发展起来。目前弗罗茨瓦夫的经济地位虽然不及二战以前,已经远远落后于昔日与之规模大致相当的慕尼黑或法兰克福,但在波兰,该市仍然属于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,经济规模在波兰城市中仅次于首都华沙。
基辅
公元822年,第一个俄罗斯民族国家基辅罗斯在乌克兰的基辅建立。988年全市改宗东正教,往后两个世纪通过欧亚贸易逐渐繁荣起来,被称为第聂伯河上的“帝王之城”。1240年,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及其蒙古帝国远征军攻占基辅,其后成为钦察汗国的一个重要城市。19世纪初俄国沙皇锐意发展工业,基辅成为乌克兰一带的领导城市。
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,基辅遂于翌年成为独立的乌克兰国家首都。1941年苏军败退,被纳粹德军占领。1943年苏军重临解放基辅。二次世界大战后,苏联政府授予基辅以“英雄城市”的称号和金星勋章、列宁勋章,表扬该市人民在战争中的勇敢和牺牲。1991年,基辅发生骚动,乌克兰脱离苏联独立,该市成为乌克兰的首都。
现在是乌克兰的首都,也是该国最大的城市,这里是乌克兰经济、文化以及政治等中心,橡胶业、化肥、建材以及飞机制造是这个城市主要重工业。
顿涅茨克
顿涅茨克市是顿涅茨克州的省府,在历史上,这里以煤炭而闻名,曾是前苏联最大煤矿之一。1869年,威尔士商人约翰-休斯在该地区开始开采煤矿、大炼钢铁,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,这里已成为乌克兰最大煤炭和钢铁生产基地,是一座机械制造和化工相当发达的城市。
顿涅茨克原名叫尤兹夫卡,是当时在这里开采煤矿的威尔士商人约翰-休斯命名的,50年的时间里,让这座仅有城镇规模的地区发展成人数高达5万人的城市。1924年,尤兹夫卡改名叫斯大林诺,二战期间这里毁坏十分严重,城市人口一度降到17.5万。二战结束后,赫鲁晓夫将斯大林诺改名为现在的城市名顿涅茨克。
顿涅茨克一直以煤炭和钢铁为主,其他行业为辅的经济模式,周围兴建了17座煤矿,和5座钢铁厂矿。随着前苏联解体和经济衰退后,顿涅茨克的经济逐渐走向多元化。
顿涅茨克国际机场在市中心北部八公里处,每日均有到基辅的航班,同时也有到特拉维夫、维也纳、雅典、伊斯坦布尔、慕尼黑、莫斯科以及拉尔纳克等定期航班。此外,汽车和火车也十分便利。
哈尔科夫
早在4000年前,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,1655年建为要塞,18世纪中叶发展为俄罗斯南部重要的手工业和贸易中心。19世纪后半叶随附近煤田开发和铁路修筑,工业发展迅速。1918~1934曾为乌克兰首府。
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严重破坏,战后重建。交通枢纽。工业以机械工业为主,食品工业和金属加工业亦很发达,此三者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4/5以上。动力供应依靠火电站,由舍别林卡气田输入天然气。有多条铁路和公路交汇于此。现在的哈尔科夫是哈尔科夫州的首府,是乌克兰最大的工业、交通中心。
前苏联时代,哈尔科夫是一个以生产军备物资的城市,随着需求量的减少,这座城市已经转型为生产适应涡轮机和多用途飞机。此外,这还是一座高科技城市,哈尔科夫这里有13所知名高校,有近10000名留学生,高科技产业也逐渐兴盛起来。
利沃夫
这是一个与乌克兰其他地区文化和语言不同的城市,其原因就是历史上这座城市属于不同的国家,逐渐让利沃夫成为一个非常特别的城市。利沃夫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城市,离波兰仅有70公里,这座城市的文化更接近匈牙利和奥地利。
据历史记载,利沃夫的城市本身建立于1256年,创建者是鲁塞尼亚的哈雷斯基公爵,以他的儿子列夫命名了这座城镇。利沃夫由于位置适中,发展迅速,在1272年成为公国的首都。二战期间,这座城市荒废,苏联解体后,乌克兰再次让这座城市兴盛起来。
利沃夫州自然资源丰富。它不仅拥有大片肥沃的“黑土带”,而且还蕴藏着70余种矿藏资源,如沥青、无烟煤、铁、锰、铬、钛、铅、锌、铝、汞、镍和一定量的天然气和石油,其中沥青利沃夫自然资源和无烟煤均占全国总储藏量的60%。顿巴斯是原苏联最大的煤田之一。因此,在利沃夫州,矿工业比较发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