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游记】云南剑川西南部的——沙溪古镇
创建时间:2016-09-09 阅读(2562)
忽然间,有那么一天,你来到了这样一个地方,那里没有钢筋水泥堆成的高楼,没有人潮拥挤的街道,没有生活在城市里的鸟儿的绝望,没有灰色的天空和刺鼻的污水······在这里只有连绵不断的山峰,美的没有一点瑕疵的蓝天,大朵大朵的白云,碧绿的湖水,而它只是依偎在大山深处的一个村落,静静的以她的美在岁月的长河里穿梭着······
这里就是位于云南剑川西南部的——沙溪古镇
沙溪古镇才是一个真正的古镇,古色古香,现在仍然保持着最原始的建筑特色。古寺庙,古戏台,古商铺,马店,古老的红砂石板街道,百年古树、古巷道、古寨门。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,这里曾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古镇,曾经也繁华一时。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,由于还没有被过度开发,这里的景色与古镇中的居民都保留着那份原始质朴的美。这里是一个安静的古镇,平时的游客不多,生活在这里你可以享受美好祥和的一天,坐在小镇中央的石凳上晒太阳,日子过得舒服又惬意。
茶马古道经四川、云南,北连西藏、印度,南通东南亚,古道过云南大理、丽江、香格里拉等地,在这几处名镇之间,有着一个古集市―寺登街,这里被称为“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”。在寺登街,有一条黑惠江漫漫地向南流去,河上是玉津桥,七八米宽,桥上蹄印仍在,这是过沙溪前往西藏的必经之桥。桥头有碑刻,班驳的文字记录下了那些筑桥护桥的历史。走过玉津桥,沿着古道行走约100米,一个用土坯做成的寨门就出现在眼前,进了此门就是集市,寨门用土坯砌成,虽显得有点寒酸、土气,但却向世人展示了茶马古道集市的城门样子―仅容两匹马同时通过的土坯墙门。在白族话中,寺登街意思是“寺院所在地方的街”,这个寺院,就是历史悠久的兴教寺,走进这里你会被明代精美的彩绘壁画深深的吸引,也会沉浸在古寺的悠远与宁静中。在寺登街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:咖啡吧晚上10点打烊,客栈也要求客人晚上10点前必须回店,走进寺登街总让人感觉到特别的安静,这里有远离城市的喧嚣,也为寺登街增添了不少原始的乡土气息。狭长的巷道的尽头,是寺登的经贸中心―四方街。它呈长方形,完全用红砂石铺就,平整净洁,如今,红砂石被踩踏得光滑滴溜,其间马帮专行的石板上蹄痕斑斑,深刻地留下了昔时商业运输繁荣痕迹。四方街在以前每隔三天有一个街市,热闹非凡,各地来的马帮在前一天下午就陆陆续续通过巷道来到古街投店住宿,如果有机会还能一睹茶马古道的辉煌情景。由于古时马帮来此通商,四方街的建筑大多呈前铺后马院格局,房子的前面的商铺,后面是供马帮休息的大院。古戏台是四方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筑,它位于四方街东面建筑群中央临街位置,建筑结构精巧,出角十二角,翼然若飞,与兴教寺遥相辉映。每逢民族节日,全镇白族儿女各自身着节日盛装,弹着龙头三弦,齐聚四方街,在戏台上载歌载舞,四方街上人头涌动,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。
在沙溪一直流传着一个这样的规矩,没有到四方街古戏台上表演过,不能称是沙溪人,可见古戏台在人们心中的位置。每一个沙溪人都以能够登上古戏台表演为荣,这样的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艺人、歌手、舞者,使沙溪人才辈出,成为外人眼里的“歌舞之乡”。漫步古街上,登上古戏台,听一听沙溪洞经古乐,体会古老民族的音乐韵味,看一次白族传统的霸王鞭,跳一曲白族传统的肖拉者舞,听沙溪姑娘唱一曲白族调,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。
兴教寺建于明永乐十三年,已有近600年的历史。它是我国目前保存规模最大、最典型、最有代表性的佛教密宗“阿吒力”寺院。大雄宝殿四周殿壁内外遗存的16副壁画,极具地方文化特色。这些明代壁画均出自剑川白族画师之手,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,是云南最早的佛教密宗壁画。兴教寺建筑雄伟壮观,气势磅礴,建筑风格美观大方,技艺精湛,建筑风格典雅古朴,有极强的白族色彩。在古寺中有一棵极壮的桂花树,每当桂花盛开,古寺中就弥漫着桂花的香气,在树下小坐,说不出的舒心与享受。兴教寺梁柱衔接手法精巧复杂,12根立柱微微倾斜,中间用两架过梁,大殿有如此巨大开阔的空间,而中间没有一根柱子,建筑抗震力极强,不禁感叹古时工匠们的聪明才智以及精湛的工艺。
农历二月初八太子会是寺登街气氛最浓郁的民间宗教盛会,举办的日子就是传说中释迦牟尼的出家日。活动内容主要是太子骑马绕沙溪、释迦佛像游四门,到时候男女老幼披红挂绿,寺登街上人声鼎沸,舞乐连天,灯火绵延,通宵达旦。
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初一日的石宝山歌会久盛不衰,来自各地的青年男女衣着节日盛装,在石宝山弹三弦、唱情歌,尽情欢乐。如果可以体会一次这种盛会,感受一次这种民族风情,该是怎样的意见幸事啊。
白族古有崇拜火的习俗,火把节白语称“富物”,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是白族的火把节,每到这一天,在本村坝中竖一高大的火把,平年扎12台,闰年扎13台,顶端扎一面旗帜,上面写“风调雨顺”、“五谷丰登”的字样,下悬花红、梨子、铜钱等物,用来象征美好的意义以及大家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。
相传米花糖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。是采取猪油和菜油混合炸米花泡子。这样不但使米花糖具有猪油的香洁,更有菜油的清香,米花糖还呈发亮的嫩白色,口感爽脆,吃一口就甜到了心里。
色泽黄爽,品种繁多,有荤素之分,甜咸之别。甜的有桂花白糖、玫瑰、豆沙、枣泥、百果,咸的有葱油、椒盐等,做工精细,一口要下去,满嘴的香热酥脆,非常的好吃。白族农家长期以来喜以新鲜的羊奶作为原料加入卤水,然后用火加热至沸腾,使之凝结成絮状物,再用纱布包住进行挤压,滤去酸水,即成一块块四方形乳白色的乳饼。因其乳白色的外观看起来很像豆腐,所以又叫奶豆腐。
地参吃起来清爽脆嫩,有多种烹饪方法,尤其香酥油炸地参,风味独特、脆香无比,堪称菜中一绝,食之口味清香,与一般油炸食品不同,这道菜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上火,反而开胃消食,祛火祛燥。
轻轻的踩着古旧的石板,漫步于狭窄的小巷,感受这种淳朴与悠闲,会不会被这座小镇的恬静时光深深的迷住,沙溪古镇,一个你不去,它就不会老的地方。
这里就是位于云南剑川西南部的——沙溪古镇
沙溪古镇才是一个真正的古镇,古色古香,现在仍然保持着最原始的建筑特色。古寺庙,古戏台,古商铺,马店,古老的红砂石板街道,百年古树、古巷道、古寨门。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,这里曾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古镇,曾经也繁华一时。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,由于还没有被过度开发,这里的景色与古镇中的居民都保留着那份原始质朴的美。这里是一个安静的古镇,平时的游客不多,生活在这里你可以享受美好祥和的一天,坐在小镇中央的石凳上晒太阳,日子过得舒服又惬意。
茶马古道经四川、云南,北连西藏、印度,南通东南亚,古道过云南大理、丽江、香格里拉等地,在这几处名镇之间,有着一个古集市―寺登街,这里被称为“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”。在寺登街,有一条黑惠江漫漫地向南流去,河上是玉津桥,七八米宽,桥上蹄印仍在,这是过沙溪前往西藏的必经之桥。桥头有碑刻,班驳的文字记录下了那些筑桥护桥的历史。走过玉津桥,沿着古道行走约100米,一个用土坯做成的寨门就出现在眼前,进了此门就是集市,寨门用土坯砌成,虽显得有点寒酸、土气,但却向世人展示了茶马古道集市的城门样子―仅容两匹马同时通过的土坯墙门。在白族话中,寺登街意思是“寺院所在地方的街”,这个寺院,就是历史悠久的兴教寺,走进这里你会被明代精美的彩绘壁画深深的吸引,也会沉浸在古寺的悠远与宁静中。在寺登街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:咖啡吧晚上10点打烊,客栈也要求客人晚上10点前必须回店,走进寺登街总让人感觉到特别的安静,这里有远离城市的喧嚣,也为寺登街增添了不少原始的乡土气息。狭长的巷道的尽头,是寺登的经贸中心―四方街。它呈长方形,完全用红砂石铺就,平整净洁,如今,红砂石被踩踏得光滑滴溜,其间马帮专行的石板上蹄痕斑斑,深刻地留下了昔时商业运输繁荣痕迹。四方街在以前每隔三天有一个街市,热闹非凡,各地来的马帮在前一天下午就陆陆续续通过巷道来到古街投店住宿,如果有机会还能一睹茶马古道的辉煌情景。由于古时马帮来此通商,四方街的建筑大多呈前铺后马院格局,房子的前面的商铺,后面是供马帮休息的大院。古戏台是四方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筑,它位于四方街东面建筑群中央临街位置,建筑结构精巧,出角十二角,翼然若飞,与兴教寺遥相辉映。每逢民族节日,全镇白族儿女各自身着节日盛装,弹着龙头三弦,齐聚四方街,在戏台上载歌载舞,四方街上人头涌动,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。
在沙溪一直流传着一个这样的规矩,没有到四方街古戏台上表演过,不能称是沙溪人,可见古戏台在人们心中的位置。每一个沙溪人都以能够登上古戏台表演为荣,这样的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艺人、歌手、舞者,使沙溪人才辈出,成为外人眼里的“歌舞之乡”。漫步古街上,登上古戏台,听一听沙溪洞经古乐,体会古老民族的音乐韵味,看一次白族传统的霸王鞭,跳一曲白族传统的肖拉者舞,听沙溪姑娘唱一曲白族调,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。
兴教寺建于明永乐十三年,已有近600年的历史。它是我国目前保存规模最大、最典型、最有代表性的佛教密宗“阿吒力”寺院。大雄宝殿四周殿壁内外遗存的16副壁画,极具地方文化特色。这些明代壁画均出自剑川白族画师之手,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,是云南最早的佛教密宗壁画。兴教寺建筑雄伟壮观,气势磅礴,建筑风格美观大方,技艺精湛,建筑风格典雅古朴,有极强的白族色彩。在古寺中有一棵极壮的桂花树,每当桂花盛开,古寺中就弥漫着桂花的香气,在树下小坐,说不出的舒心与享受。兴教寺梁柱衔接手法精巧复杂,12根立柱微微倾斜,中间用两架过梁,大殿有如此巨大开阔的空间,而中间没有一根柱子,建筑抗震力极强,不禁感叹古时工匠们的聪明才智以及精湛的工艺。
农历二月初八太子会是寺登街气氛最浓郁的民间宗教盛会,举办的日子就是传说中释迦牟尼的出家日。活动内容主要是太子骑马绕沙溪、释迦佛像游四门,到时候男女老幼披红挂绿,寺登街上人声鼎沸,舞乐连天,灯火绵延,通宵达旦。
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初一日的石宝山歌会久盛不衰,来自各地的青年男女衣着节日盛装,在石宝山弹三弦、唱情歌,尽情欢乐。如果可以体会一次这种盛会,感受一次这种民族风情,该是怎样的意见幸事啊。
白族古有崇拜火的习俗,火把节白语称“富物”,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是白族的火把节,每到这一天,在本村坝中竖一高大的火把,平年扎12台,闰年扎13台,顶端扎一面旗帜,上面写“风调雨顺”、“五谷丰登”的字样,下悬花红、梨子、铜钱等物,用来象征美好的意义以及大家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。
相传米花糖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。是采取猪油和菜油混合炸米花泡子。这样不但使米花糖具有猪油的香洁,更有菜油的清香,米花糖还呈发亮的嫩白色,口感爽脆,吃一口就甜到了心里。
色泽黄爽,品种繁多,有荤素之分,甜咸之别。甜的有桂花白糖、玫瑰、豆沙、枣泥、百果,咸的有葱油、椒盐等,做工精细,一口要下去,满嘴的香热酥脆,非常的好吃。白族农家长期以来喜以新鲜的羊奶作为原料加入卤水,然后用火加热至沸腾,使之凝结成絮状物,再用纱布包住进行挤压,滤去酸水,即成一块块四方形乳白色的乳饼。因其乳白色的外观看起来很像豆腐,所以又叫奶豆腐。
地参吃起来清爽脆嫩,有多种烹饪方法,尤其香酥油炸地参,风味独特、脆香无比,堪称菜中一绝,食之口味清香,与一般油炸食品不同,这道菜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上火,反而开胃消食,祛火祛燥。
轻轻的踩着古旧的石板,漫步于狭窄的小巷,感受这种淳朴与悠闲,会不会被这座小镇的恬静时光深深的迷住,沙溪古镇,一个你不去,它就不会老的地方。